
隨著沃爾瑪、永輝等商超烘焙區從邊角櫃檯擴張成獨立檔口,甚至推出現烤現賣的網紅款,並憑藉“高頻客流+低價策略+便利場景”快速搶佔市場,令不少連鎖品牌陷入“到店率下滑,客單價走低”的困境。
面對這樣的“降維打擊”,連鎖烘焙品牌又將如何破局呢?
破局一:用“專業感”對抗“標準化”
商超烘焙的軟肋在於“標準化量產”帶來的同質化。但對“口感、創意、儀式感”的需求,仍需要專業烘焙店來滿足。比如主打“當日現烤、限量供應”,用“出爐時間牌”強化新鮮度;研發商超難以複製的特色品類,如低糖低卡的健康麵包、融合地方風味的創意點心(比如川味麻辣包、廣式蓮蓉酥);甚至開放透明廚房,讓顧客看到手工製作的過程,用“專業工藝”建立信任感。
破局點二:用“場景體驗”對沖“便利場景”
超市的“便利”是優勢,但也意味著“體驗缺失”,而連鎖烘焙店的獨立空間,恰恰可以打造成“第三生活場景”。
像社區店增設“親子烘焙DIY區”,寶媽帶娃體驗做餅乾,順帶購買原料包;商圈店推出“下午茶套餐”,搭配現磨咖啡和舒適座位,把“買麵包”變成“歇腳小聚”;線上同步打造“會員社群”,定期分享烘焙食譜、組織試吃活動,讓品牌從“賣產品”變成“賣生活方式”。
破局點三:用“精准細分”避開“大眾市場”
商超烘焙的核心客群是“大眾剛需”,但烘焙消費的分層趨勢顯現:有人追求健康無添加,有人熱衷高顏值網紅款,有人需要低糖低GI的特殊配方……這些“細分需求”,也是連鎖品牌的機會。可以聚焦某一人群深耕:比如主打“銀髮烘焙”,推出鬆軟易咀嚼、低糖高鈣的老人專屬麵包;或者瞄準“健身人群”,開發高蛋白、全麥無油的健身餐包;甚至針對“寵物主人”,推出可與寵物分享的健康零食。
那商超烘焙的崛起,本質是“管道效率”對傳統模式的衝擊。烘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,永遠是“產品力+用戶連接”。所以需要守住“專業”的根,做足“體驗”的味,抓准“細分”的點方可持續發展。